几名留学生在观摩书法作品。新华社记者李伟摄
新华社武汉11月23日电(记者李伟 伍欣)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阿拉丁,讲得一口流利的中文,书法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。这个来自非洲岛国科摩罗的小伙子在中国待了6年后,如今已成为一名“中国书法控”。
“刚开始时,照葫芦画瓢,写得也难看。看到毛笔在老师手里就像是哈利·波特的魔法棒,就特别羡慕。”阿拉丁告诉记者,在书法老师张建国的指导下,他坚持每天练习书法。“想家的时候,有烦恼的时候,就拿起毛笔写一写。”
如今,毛笔已经从“陌生人”成为阿拉丁的“好朋友”。在阿拉丁看来,6年的书法练习让他变得成熟稳重。
“一开始来中国,不太懂汉语,以为书法会更难。其实,通过练习书法,更能促进学习汉语、了解中国文化。”阿拉丁的学习体会与25岁的俄罗斯姑娘娜佳不谋而合。
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攻读国际法博士学位的娜佳,已经来到中国3年。她的书法作品“疾风知劲草,岁寒识松柏”最近入围了湖北省高校境外学生书画篆刻展作品集。
娜佳是一名舞蹈表演爱好者。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舞台上常常能看到她的曼妙舞姿,她也交了不少中国朋友。在娜佳看来,在中国不仅要学习好专业课,更要学习中国文化,而书法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。
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李劲松告诉记者,通过与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等有关单位的合作,他们发起了全省高校境外学生书画篆刻展作品征集活动。征集活动共收到境外学生书画篆刻作品172幅,作者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。“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,越来越多的留学生爱上了书法,通过学习中国书法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的魅力。”
来自马来西亚的杨凯仪(左)和朋友在自己临摹作品前合影。新华社记者李伟摄
来自马来西亚的24岁杨凯仪对中文并不陌生,因为她的爷爷奶奶祖籍广东。正在华中师范大学攻读学硕士的她,5年前来到中国才开始接触学习书法。她现在已经会临摹篆书。在她看来,汉字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艺术,读懂中国书法背后的传统文化还需要时间的积累。
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,2017年共有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人员在中国31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的935所高等院校学习。其中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计约7.58万人,比2016年增加18.62%。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留学生31.72万人,占总人数的64.85%。
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副校长赖旭龙说,近年来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推进,越来越多的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年轻人来到中国学习,中国书法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深深地吸引着境外学生。如今,在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丝绸之路学院,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已在华留学生里的“中国书法控”